“谢谢汪主任,这个事终于了了,我心里舒坦多了。”
2020年10月3日,罗田县骆驼坳镇郭家河村村民朱某与凡某,一起向“村警”汪敏道谢。
朱某与凡某因土地纠纷及生活琐事多次发生争吵,积怨颇深。9月16日,两家又因琐事发生争吵,进而发展为肢体冲突,导致凡某头部磕到田畈边的沟渠上受伤。
当地派出所民警组织双方进行初次调解,但未能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,双方不欢而散。汪敏得知情况后,主动要求参与派出所组织的第二次调解。他充分发挥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不厌其烦地劝导,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。
汪敏是郭家河村治保主任。罗田县推行“一居一警、一村一辅警”工作后,他被选聘为兼职辅警(简称“村警”),协助派出所民警开展警务辅助性工作。
罗田县首批选聘的“村警”共有169名。他们都是本村户籍、本地居住,在村里履行“八大员”的工作职责:矛盾纠纷“调解员”、风险隐患“排查员”、道路交通“劝导员”、法律政策“宣传员”、情报信息“收集员”、警情处置“协理员”、区域治安“联防员”、便民利民“服务员”。
“罗田县下辖11个乡镇,总面积约2000多平方公里。可每个派出所民警、辅警一共仅有十几个人,原有的警务运行模式很难延伸到村一级,农村治安防控难免出现盲点。”罗田县副县长、公安局局长罗俊说。
“镇派出所距村20多公里,以前出警至少要20多分钟。现在我几分钟就能到现场,避免了矛盾升级。”大崎镇侯家山村“村警”曹加旺说,他是村民,24小时在岗,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,能及时处理矛盾纠纷救助类等非警务警情,既节约了警力资源,还可堵住村里治安防控盲点。
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一级,全县的治安状况也在好转。“看到穿着制服的‘村警’天天在村里转,心里就踏实。”侯家山村村民巩艳威说,现在村里治安非常好,小偷小摸、扯皮拉筋的事情极少发生。
为了加强对“村警”的管理和考核,罗田县推行考核奖惩退出机制。由派出所每月对“村警”履行职责、遵纪守法情况进行考核,乡镇综治办年终对各村推进“一村一警”工作情况进行考核,考评结果与经济待遇、表彰奖励、续聘解聘挂钩。
罗俊表示,通过严格的管理,确保全县“村警”队伍始终保持纯洁、干练、有活力。